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三、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

字体:16+-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和其他的文体一样,都受到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变迁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散文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

殷商之时,文字初创,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普遍迷信鬼神,所以一些甲骨小辞、易卦卜辞等成为最早的文字和文学。这些文字篆刻在动物兽骨上,简质古奥,主要是为了记事。虽然它们已经具备了“散文”的一些特征,但只是记事达意而已,谈不上文采和意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私人讲学,处士横议;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于是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应运而生,促成中国散文形成了第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诸子散文以诸子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无论是诸子散文还是历史散文,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

《论语》和《孟子》是诠释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中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但是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和丰富的道理;《孟子》记载孟轲的言论。孟子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墨子》宣扬了墨家“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具代表性。《庄子》则代表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散文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丰富而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在恣意表达的同时富于趣味,在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意味。《韩非子》代表法家的主张,文章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荀子》散文的特点在于论点明确、条分缕析、层次清楚、词汇丰富。《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献和佚事。它的特点是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并且善用寓言,长于譬喻,在说理的同时,又富于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