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三、散文鉴赏的方法

字体:16+-

古代散文鉴赏理论对我们今天欣赏古代散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欣赏一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要识得文眼,领悟立意。

凡是构思精巧的散文,往往都有“文眼”,这是一篇文章的核心。鉴赏散文时,要尽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写作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种观点、一种情绪,乃至一景一物,都有可能是“文眼”所在。把握“文眼”,其实也就是要找文章的立意所在。

古代散文中,议论文的立意比较明白,作者大多都在文本中直抒己见,如贾谊《过秦论》卒章显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苏洵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提出文章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是,状物抒情类和叙事写意类文章的立意有时候就不是那么一目了然。苏轼的《喜雨亭记》意在抒写久旱得雨,国泰民安的喜悦之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主要表现不以个人得失为意,而以民之乐为乐、与民同乐之志,但是这两篇开篇都是描摹景色和抒情写意,它们的文章立意是寄托在这种摹写之中的。另一类记叙类散文通常是通过记人或者叙事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单纯的记人或叙事。例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实写轩中之景,而婉转抒情,追念亲人之爱,抒发自己安贫乐道之情怀。

不同文章的不同立意,需要通过仔细分析来把握。所谓“形散神不散”,散文表面起来是散的,但是因为“文眼”和立意的存在,它的“神”并不散。要想把握立意,就要从文章结构和行文线索入手。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分析结构,抓住线索,才能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继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立意。由文章结构和行文线索入手,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一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