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一次根本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标志着白话小说的日渐兴起。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的宋以前小说史,从此逐渐转向以白话小说为主的小说史;与此同时,文言短篇小说也仍然沿着自身的轨迹继续发展。自此,中国小说史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并行、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渗透。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而且白话短篇小说和白话长篇小说有如花开并蒂,各有硕果。
1.白话短篇小说发展脉络
宋人话本的产生对古代小说史而言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第一,从文言到白话,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扩大了读者面,拓展了小说的社会功能。第二,作品描写的对象从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平民,尤其是市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第三,奠定了白话长、短篇小说的基础。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的变迁》)。
话本的兴起要从“说话”说起。“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说话”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盛于宋。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仅流行于士大夫之间,多是供统治阶级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开始向市民阶层发展。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从内容和形式,都对“话本”的产生有影响。宋代“说话”上承唐代,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商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随着说话活动的兴盛,在书场中流传的故事越来越多,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出的其他故事文本也日渐增多,后世统称之为“话本”。话本经公开流传,为文人模拟仿作,又形成“拟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