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二、理事会成员的社会网络

字体:16+-

按照社会机构分析框架,理事会成员的籍贯、性别、出生时间以及求学经历、学历层次、留学国别等与其在理事会承担的角色等指标,构成了理事会成员的社会结构主体,为清晰起见,笔者特列表呈现,并结合表6-1、6-2、6-3、6-4,给予社会学意义上的解读。

表6-5 理事会成员籍贯、性别、出生时间、求学经历及承担角色一览表[18]

续表

续表

从表6-5可见,先后当选理事会成员的41人中仅有俞庆棠一名女性,她一直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是社教社的灵魂人物;已知出生时间的32名理事会成员中,1890年以前出生的理事有张一麐、钮永建、张炯、张伯苓、冷御秋、江问渔、黄炎培、雷沛鸿8人,当选24人次(按照四届当选次数计算,下同);1891—1899年间出生的有俞庆棠、高阳、陈礼江、彭百川、李蒸、孟宪承、陈剑修、梁漱溟、傅葆琛、马宗荣、舒新城、庄泽宣、相菊潭、邰爽秋、王公度、崔载阳、刘湛恩、郑宗海共18人,当选58人次,平均每人当选3.22次;1901—1910年期间出生的有赵冕、甘豫源、董淮、尚仲衣、刘季洪、徐锡龄6人,当选20次,平均每人当选3.33次。如果以社教社1931年成立为时间节点,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8岁,常务理事三人组中,俞庆棠32岁、孟宪承37岁,而赵冕年仅28岁,其他理事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以35~45岁之间最为集中。年富力强,正处于事业黄金发展期的年龄构成,对社教社奋力开拓的集体性格有直接影响。从籍贯看,涵盖了江苏、浙江、山东、江西、河北、河南、广西、贵州和广东,其中以江苏、浙江籍为最多,这样的籍贯分布状态,一方面反映了该时期社会教育发展有明显地域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理事当选与地域因素有显而易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