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六章的内容,笔者追溯了社教社的酝酿缘起、组织运行、历届年会、合办实验区及其他事业,对其政策参与进行考辨,并对其理事会群体进行分析,就是希望借助详细和具体的历史梳理,搭建一条穿越自然时空、文化时空和政治时空的时光隧道,拂去云霭雾遮,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社教社的昔日模样。借鉴政治术语“国家形象”(National Image)的分析框架,分析社教社的社团形象,将社教社自身认知和其时社会其他行为体对其认知的两方面叠加出来。综言之,笔者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自我塑造”,即社教社在历史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化诉求,主动以活动开展和制度规定对自身形象的建构,以此加深学界及社会各界的认知而产生认同,增加社团在社会中的整体竞争力;二是“他者视野”,即社教社的旁观者、体验者对其社团形象的认识和评价,是其苦心经营、自我塑造的效果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