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就是空间和时间合一。而中国神话中,时空始终与人、与自然的生命节奏相联系,时间主要表现为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也就是人与自然生命的生长过程;空间主要表现为长、宽、高(或形状、距离、方向),即是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融通与缠绕的场所。因此,神话中时间与空间始终与人与自然的种种纠集相连,它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活问题,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哲学问题,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伦理学问题。
从宇宙的原点——混沌状态,走向阴阳的产生,天地的开辟,日月星的流转,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时、四方,四时与四方的对应与互换。“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广博无垠的空间和横贯古今的时间,又不是空寂的、静灭的,而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展演场。从此,“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人与自然在此广博的宇宙时空中出生、壮大、衰退、消亡,各安其所,各尽其性,展演出生命节律的无所不在的联系与巨大的化育力。这些既来自于中国神话,又推进到中国文化品格的方方面面,并在人与自然交织的实践中得以超越和提升。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时间与空间是人与自然生命演绎之网络与载体,也是一个关乎于生态伦理学的重要话题。
早在神话的发轫期,中国的原始先民就已经形成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宇宙观:宇宙是人与自然生命运动的载体,它遵循四季交替循环的规律,季节的更迭又是按照空间的四方进行循环的运动,而人居这一切中心地位,沟通天地人神。在西方哲学中,时间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容器式的时间,一为绝对主观化的时间。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则始终与人生实践与万物化育相联系,与生活世界、自然密切融合和统一。甚至,可以说掌管四方与四时的天神就是人类自身。《山海经》记载的“神”往往指氏族部落或其酋长。上文提到的1988年南阳市西麒麟岗上汉墓出土的汉代天象图,画中四周由“四神”环绕,上为朱雀,下为玄武,左为白虎,右为青龙,而黄帝居中央正襟危坐。根据《山海经》等对黄帝及其儿孙的描述来看,他们既是天神,又是伟大的人,是华夏各部落、各民族融合的象征。黄帝居四神中央其实就是人居宇宙的中心位置的另一表达。也就是说,人才是宇宙(时间与空间)价值的展演者,离开人与自然的种种互动与交织的时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