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神话的生态伦理审视

第一节 生存:以自然为友的进化过程

字体:16+-

中国神话深深镌刻着人类群体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几乎遍及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前行之路,如燧人氏钻木取火、黄帝发明舟车、嫘祖发明养蚕、神农发明农耕和医药等等神话广为流传,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的记忆中。在这些母题众多的神话中,关于谷种、薯类或其他农作物起源的神话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是中国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伟大革命,从此,中国先民在农业生产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定居下来,有了房屋的建造、农具的改进、草药的研制、陶器等日用品的丰富,进而推进了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产生。而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人类大多是以自然为友,或者以自然为师的,在自然的帮助之下,完成了生存与发展的演化进程。

农耕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食物保障。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粮种的发现与栽培,或为谷,或为粟,或为麦,或为荞,或为包谷,或为青稞,等等。但是,粮种品种的差异主要源于栽培地域的差异,并不具备完备的实质性意义,因为神话所要强调的无非是粮食作物的起源过程,其中出现得最多的应该为谷种起源神话。据考古资料分析,7000多年前的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已形成了以种稻为主的农业文化,如分布于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桐乡罗家角、余姚河姆渡、上海裕泽、吴县草鞋山、海安青墩、高邮龙裘庄等史前文化遗址中,都发现过大量的种植水稻的遗存。正是在这种农业文化的浸润之下,出现了摇曳多彩的谷种起源神话。

汉族神话中,是太阳神炎帝教人民播种五谷。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相传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是医药和农耕的发明者。据说,炎帝发明农耕的时候,天空落下来许多谷种,他指导人们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播种到未开垦的土地上,就有了以后的农业。还有一种美丽的说法,在炎帝苦思冥想寻找谷种的时候,天边一只美丽的丹雀衔着九穗禾飞来,九穗禾坠地,炎帝遂拾起,由此发明农耕。王嘉《拾遗记》载曰:“(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1]还有一则流行于炎陵县的神话说:经过神农的教导,人们都学会耕种,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一年秋天,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打下来的谷子放在山沟里的大石板上晒。一天下午,突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在人们来不及收拾的时候,把晒在石板上的谷子全都冲走了。这时炎帝喂养的狮子狗跑了过来,它勇敢地跳到洪水中,泅到石板附近,爬上石板后在稻谷中打滚,当他身上的湿毛沾满谷子后,便又泅渡回到炎帝神农氏身边。虽然狗身上没有剩下几粒谷子,但它高高翘起的尾巴上依然沾着许多稻谷。炎帝神农非常细心地将这些谷子一粒粒收集起来,然后交给人们耕种。后来,在吃新米饭的时候,炎帝就会想起狮子狗抢救谷种的功劳,便会亲自装一碗新米饭给它吃,作为它为人们做好事的奖赏。从此以后,让狗吃新米饭的习俗就传了下来,以至每年“尝新”时,家家户户都要用新米饭“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