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总序

字体:16+-

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进入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作品数量之多,出版之众,印刷量之大,读者之多,影响之大,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的。从姚雪垠反映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开始,随后较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小说有凌力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梦断关河》,徐兴业的《金瓯缺》,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唐浩明的《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熊召政的《张居正》,卧龙的《汉武大帝》,王梓夫的《漕运码头》,包丽英的《蒙古帝国》,颜廷瑞的《汴京**》,高旅的《玉叶冠》,周国汉的《张骞大传》,王鼎三的《洛阳风云》,万斌生的《王安石》,映泉的《楚王》,丁牧的《中原乱》,高光的《孔子》,常万生的《唐太宗》,马昭的《草堂春秋》,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法国作家格鲁塞的《成吉思汗》,等等。此外,在网络上发表还未出版的历史小说也很多。这些面世的长篇历史小说经过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的改编、播放,读者、观众数量又大大增加,影响也就更大。这些历史题材小说的涌现,丰富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有部分作品也有一定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水平,产生了好的社会效果,满足了群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对于新时期历史题材文学所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并作出公允的评价。但不能不看到,由于中国人的历史癖好,喜欢阅读的历史题材小说很多,这些作品销路很好,出版商获利巨大,于是历史题材文学被商业化所裹挟,粗制滥造的作品也不少,所产生的问题也很多,这就给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一个任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本丛书,共分五卷,力图从文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角度,从总结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和外国的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经验的角度,展开对于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问题的全面的探索。这篇“总序”则试图从五个向度来厘清历史题材文学中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