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这个来自于西方、曾被直译为“摩登”,最初只表示“新潮”“时髦”一类略带嘲讽意味的语词,如今不仅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而且已与国人如影相随,在我们的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了。然而中国现实语境里的“现代”,又是最为庞杂、最多歧义并且争论不止的一个概念。我们曾经一度认定跨越“现代”进化到了更高级的“当代”,但据说中国社会尚处于“前现代”时期,于是我们的社会文化与文学艺术(当然包括历史文学)仍在孜孜以求“现代性”。
“现代”不仅是连接“古代”与“当代”的桥梁,还是“当代”的摇篮与原型:当今历史文学创作所碰到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历史真实”还是“古为今用”,无论是对历史的“戏说”还是“正说”,都在“现代”时期反复出现过。套用一句学界流行的话语:没有“现代”的纷乱,何有当今历史文学的繁兴?当“现代”也已成为过去的历史,我们的“温故知新”,就有了借“现代”之石,攻“当今”之玉的用心所在。
站在“当代”的视角回味“现代”,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时代: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她那样既危机四伏又孕育着“开天辟地”般的新生、既动**不安又充满活力、既纷纭复杂又响彻着时代的强音。那是一个大悲大喜、波澜壮阔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的时代,也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空前自由与空前创造的时代。自然,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具体到现代文学领域,那个时代所造就的诸多大师与天才般的杰作,至今还无人能超越。即使是历史题材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郭沫若的《屈原》,施蛰存、冯至、谭正璧等人的历史小说,以及众多的通俗历史演义和吹响时代号角的历史剧作,其风格特色、艺术造诣和社会影响,都令很多当代作家难以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