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6部以西施传说为题材的现代戏剧作品问世之后,现代剧作家们对于这一题材的创作与改编仍在继续。新中国成立后至“**”前,又出现了一大批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该类题材的热潮。茅盾曾设法搜集各地各剧种的新编《卧薪尝胆》脚本,到1961年年底,共得50来种,且“据文化部《艺术研究通讯》本年第四期一篇报导性的文章,此类剧本共有七十一个,尚是不完全的统计,所以我猜度当以百计”。[1]在这一时期,西施形象虽为剧中的重要人物,但并未居于主要地位,这些剧目大多将重点集中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养的故事,用以激发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进入新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批以“西施传说”为题材的较有影响的戏曲作品。1980年11月,浙江婺剧团演出的婺剧乱弹《西施泪》被拍摄成戏曲片搬上银幕,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的“西施热”。此后,越剧《西施断缆》、淮剧《夫差与西施》、越剧与京剧《西施归越》、歌仔戏《范蠡献西施》等新编戏曲作品都陆续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舞台。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排演的《西施》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排练昆曲大型新创剧目《西施》,并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当年的“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项目。在影视剧方面则主要有1983年浙江电视台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西施》和1995年杨洁导演的21集电视连续剧《西施》。此外,由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首部原创歌剧《西施》也于2009年10月在京上演,引起了人们新的关注。
2005年年底,“西施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至此,关于这位诞生于2500多年前并被誉为“中国第一美女”的传说将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以西施传说为题材进行的改编与创作,不仅体现着对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思想的折射与呼应,而且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