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三、“新旧雅俗”视野中的现代历史文学

字体:16+-

就文体形式而论,现代历史文学大致可分为历史小说与历史剧两大类型,但这仅仅是局限于“新文学”范畴以内的考察;如果把“现代中国文学”的范围扩大至五四新文学以外,则会发现还有两大文学版图理应纳入我们考察的视野:以传统章回体为主要形式的历史演义小说,和以传统历史题材为“本事”的现代时期的古典戏曲作品。这四大板块,再加上一个相对较小的板块——历史题材电影,共同组成了现代历史文学的整体版图。在本节中,笔者从“新与旧”“雅与俗”这两组既紧密相连,又有所不同的视角,粗略考察一下现代历史文学的发展脉络。但因篇幅所限等原因,本节不涉及近现代历史题材戏曲和历史题材的电影文学。

(一)晚清历史小说的“以新革旧”

把自晚清出现的历史演义小说,简单而粗暴地划归到现代文学的对立面,显然是一种不符历史事实的做法。因为晚清出现的大量历史演义,不仅直接受到了梁启超“史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是“新史学”与“新小说”运动的产物,还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晚清社会,那真是一个既危机四伏又生机勃勃、既动**不安又力图革新、既封闭保守又阻挡不住“八面来风”的特殊时代。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各种新思潮、新理论、新事物、新主张纷纷涌现;救亡图存的振聋发聩之声,与纵情享乐的市民趣味交织在一起。具体到文学领域,首先要提及的是报纸等现代传媒的纷纷出现,对包括历史小说在内的整个文学创作,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不仅当时的各大报纸为了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纷纷开辟副刊以登载小说,而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社也大量涌现,其中有不少专门是以印刷出版小说为主。由此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文学市场空间,作家与报纸、作家与出版社之间纷纷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关系。而包括历史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被市场化的结果之一,就是作家的专业化。晚清文坛的商业化繁荣,“制造”了大量专门以创作小说为职业、依靠卖文为生的作家群体,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而且就整个现代中国史而言,也堪称一道独特的社会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