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三、《子夜》与农村三部曲:左翼社会写实的最佳小说

字体:16+-

加入“左联”对茅盾的文学创作确实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在《子夜》与农村三部曲等茅盾中期小说中,早期小说中那种女性视角与浓重的抒情性消失了,以知识青年为主人公也消失了,而是依据马列主义的统一世界观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由于早期小说的女性视角,不免将女性的敏感与伤感带入小说,茅盾本来就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才子,这就使其早期小说在审美风格上显得阴柔与感伤;在中期小说中,由于主体被屏蔽以及所写的吴荪甫、赵伯韬与老通宝、多多头等大都是苍劲有力的人物,使其小说的审美风格显得阳刚。值得注意的是,茅盾在《子夜》等小说中实践的现实主义,既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往往植根于基督教或科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是在理想的光照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反映,茅盾却使用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的世界观来再现并非社会主义社会的半殖民地上海与土洋混杂的传统乡村,因而其小说很少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想化的弊病。

在茅盾的小说中,《子夜》是构思时间最长也是最为用心的小说,而且在正式开笔前几易写作提纲,他的都市与乡村交织的宏大写作计划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以都市为中心,小说题目也由《夕阳》改为《子夜》。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也为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首先,西方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是基于统一的世界观,这在多元混杂与追求个性自由的五四时期是很难做到的,然而随着“一元超现代模式”在左翼文坛的确立,统一的世界观就不成问题。其次,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城市中兴起的,只有到了30年代的上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代景观才为现实主义文学准备了丰厚的土壤。这就使《子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