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三部曲的《幻灭》是茅盾的处女作。由于他在创作前就有着深厚的中外文学的理论涵养,又有到汉口参与大革命的实际生活,因而处女作就显得非常成熟。女主人公静女士(章静)从小在传统家庭中长大,多愁善感。她原来是在读书中寻找安慰,并冷对抱素的追求,抱素被慧女士戏弄后,同情心使她对美好的爱情燃起了希望,但在与抱素结合后,才发现所爱的人竟是有妻室的反动军阀的走狗,静女士的希望破灭了。她厌倦了拜金的上海的喧嚣而奔赴汉口,对革命燃起了诗情画意的热情与希望,然而实际的现实生活却与她的想象相距甚远,她不断地变换工作,在无聊中感到了又一次幻灭。她在护理伤员时遇到未来主义者强猛连长,爱情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他们一起去庐山度过了一段甜美的时光,但随着强连长离开她而奔赴战场,她又陷入幻灭中。小说通过静女士的经历展示了传统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落,而她与未来主义者强连长的欢好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了突出静女士的传统性格,小说还刻画了一个勇敢而决绝的新女性慧女士,她与抱素在一起不但没有受到伤害,反而将抱素戏耍了一番。
《动摇》比《幻灭》更富有艺术表现力。茅盾回忆,《动摇》非“信笔所之”而是“有意为之”,构思的时间较长。与《幻灭》主要从静女士眼中看世界不同,《动摇》通过国共合作时期武汉附近的一个县城在革命中的风云变幻,展示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复杂心理。男主人公方罗兰作为国民党县党部的负责人,性格矛盾而优柔寡断,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革命者,但身上的文人习气很浓而缺乏政客的果敢。然而权力的腐败却在这个县城横行无阻,胡国光作为投机取巧、心狠手辣的老狐狸,在革命到来时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获取了相当大的权力,暗地里却是贪色好**,胡作非为,并挑动不明真相者对革命进行挑战。对于这个混进革命队伍中的蛀虫,方罗兰一开始就对他有所警惕,但却不能像坚定的革命者李克那样与之斗争,只能在中和妥协中维持现状。最后,胡国光勾结国民党右派对城内的革命者进行大肆屠杀,方罗兰只得逃跑。方罗兰告别了传统,却又恐惧“极左”的言行。他在对土豪劣绅疯狂报复革命的思考中保持着自由主义文人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