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三、《日出》《原野》《北京人》与《家》

字体:16+-

《雷雨》轰动后,随后发表的《日出》在文坛受得了无以复加的礼遇。《大公报》认为获该报文艺奖的《日出》的作者是我们时代的“摄魂者”,在艺术上显示着“浩大的气魄”。此后《日出》与《雷雨》往往相提并论,成为曹禺的代表作。然而,《日出》显然不能与《雷雨》相提并论。

《日出》虽然有契诃夫与萧伯纳等人剧作的影响,但西方戏剧的影响不像《雷雨》那么明显。《日出》中的方达生似乎是长大一点的周冲,这就是曹禺说的“方达生究竟与我有些休戚相关”。《日出》比《雷雨》更强烈地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与下层社会的不幸,曹禺的出身使他熟知上流社会的堕落,然而对下层社会的不幸就没有切身体验,为此他曾赴贫民区、妓院等地深入生活。表面上看《日出》的地点与《雷雨》相似,旅馆取代公馆成为上流社会堕落者出入的地方,宝和下处妓院取代鲁家变成下层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聚集的场所,而且旅馆与公馆都是第一、二、四幕的地点,只有第三幕是宝和下处与鲁家,然而两剧在结构上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明显的区别就是《雷雨》的第三幕与前后两幕紧密相连,抽掉第三幕整个戏剧就不完整了;而《日出》抽掉第三幕在结构上似乎更完整。曹禺意识到这一点,反复强调第三幕在演出时不能删,因为他认为《日出》不以人物为中心,而是以“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观念为中心,并且用片段的方法写,这样,集中表现下层社会的不幸的第三幕就是全剧的心脏。他为表明这种写法是思想与艺术上的进步,不惜贬低《雷雨》,说《雷雨》太像戏了。他没有感到《日出》太不像戏了,《日出》令人想到茅盾的《子夜》,然而《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法倒是比《日出》更富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