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第三章 散 文

字体:16+-

第一节 概 述

内容提要

第一个十年的散文创作不仅文体品种丰富多彩,风格流派各领**,而且题材范围之广,作品数量之巨,名家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散文自觉而彻底的革故鼎新,使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这一时期主要的散文流派和散文作家有: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开辟“随感录”专栏,中国现代杂文宣告正式创立。杂文是现代文学中最早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评的统称。作家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周氏兄弟”的杂文最具代表性。“随感录”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他们适应“五四”批判封建文化和建设新的思想文化的需要,对现实做出敏锐的反映。

“语丝派”及“语丝文体”。聚集在《语丝》周围的一些知识分子因倾向趋同和格调相近而被称为“语丝派”。鲁迅、周作人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上发表的作品以杂文为主,但也涉及其他文体,形成了具有一定共同特色的“语丝”文体。其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生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事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语丝文体”的整个风格泼辣幽默,不仅具有政论的主题,又有强烈的文艺性,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开一派新风。

“现代评论派”散文。1924年12月,《现代评论》在北京编辑创刊。围绕该期刊出现了“现代评论派”。该派成员大都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其政治倾向和创作的思想取向与鲁迅以及部分“语丝”派成员相对立。“现代评论派”的中心成员有徐志摩、陈西滢等。徐志摩本是新月派的浪漫诗人,他的散文也同样具有诗的流动性。陈西滢的杂文追求典雅大度、平和公允的艺术风格,意幽而不晦,笔曲而不诡,曲幽之间,行文流畅,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自有一种幽默感、绅士风度,表现出其在西方文学方面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