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第四节 京派与“开明”派

字体:16+-

内容提要

京派散文,虽然是个地域概念,但却涵盖了20世纪30年代美学追求相近的一批散文创作群体。他们在动**社会与畸形都市文明的挤压下,对乡土中国产生了别样的依恋,并努力用散文营构一个空灵隽永的艺术世界以与严酷现实相抗衡;他们剔除了传统散文一味“说理”“言志”“感伤”“叙事”的流弊,执著于散文抒情表意功能的强化,专注于散文文体本身的艺术革新。代表作家有何其芳、李广田、沈从文、吴伯箫、师陀等。其中,尤以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成就最高。

《画梦录》精致秾丽,凄艳迷离,是“独语体”散文的典范。他将自己瞬间的感觉用奇特的意象拼装组合,形成幻美而荒凉的心灵世界,静心聆听灵魂的寂寞、苦闷与追求。扑朔迷离的意象、奇特诡异的想象、浓郁的诗情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画梦”意境,颇有晚唐诗词的韵致。李广田的散文不擅精雕细刻,却能在素朴中见情思,在记叙中酿造醇厚的乡村情韵,代表作为《画廊集》。沈从文多以湘西村落为散文题材,长于山水景物、风土人情的描写,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普通人的命运,《湘西散记》为这一时期代表作品。吴伯箫文笔沉着,乡土气息浓重,代表名篇有《山屋》《马》《羽书》等。师陀的散文淳厚、哀婉,曾结集出版《黄花苔》《江湖集》等。此外,立足上海的丽尼、陆蠡依其创作风格也可归入京派散文的行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散文创作上与京派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海的“开明”派作家,如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等。他们大多曾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后又随人事变迁赴上海,围绕“立达学园”以及“开明书店”,形成一个志趣同投、风格相近的同人组织。“开明派”多以湖光山色和日常起居为题,与现实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与幽默小品及京派散文“超远政治”的精英意识相异,拥着强烈的平民色彩。他们秉持“五四”以来的启蒙精神,希冀以文学教育来健全人格、服务社会,文风疏淡平朴、结构缜密完整、语言明白如话,不少作品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