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第二节 “鲁迅风”

字体:16+-

内容提要

“鲁迅风”成形于左联时期,并在抗战背景下被左翼散文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一支风格独特的杂文流派。尽管其艺术成就并未达到“超越鲁迅”的目标,但仍推动了杂文在文体、内容、区域上的多元发展,适应并满足了动**社会的审美需要和抗争要求。按地域及刊物阵地划分,“鲁迅风”主要由两个杂文群体构成:一是围绕上海《鲁迅风》和《文汇报·世纪风》而形成的“孤岛”作家群,主要作家有唐弢、巴人(王任叔)、柯灵、周木斋等;二是围绕桂林《野草》及《野草丛书》形成的大后方“野草”作家群,代表作家有聂绀弩、夏衍、秦似、孟超等。此外,延安作家丁玲、萧军、艾青、罗烽、王实味在整风运动之前所作的杂文也明显受到了鲁迅杂文的影响。

“鲁迅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第一,延续了鲁迅的现实主义战斗传统,注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效果,多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作为论辩的思想武器,以针砭时弊、抨击敌人、护卫真理为己任;第二,论述迂回曲折却又尖锐深刻,注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以讽刺、幽默的笔调,以形象化说理的表达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第三,虽师法鲁迅,总体风格质朴雄浑、简短精深、庄谐并举,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抗战期间,围绕对鲁迅杂文传统继承和批判的问题,“孤岛”、国统区、解放区都曾掀起激烈争论。尽管因论争者的“私人嫌隙”探讨未能深入下去。但争论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如“如何看待鲁迅杂文的迂回曲折”“如何使文学的战斗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等,对其后的杂文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学建议

1.分析20世纪40年代“鲁迅风”杂文在国统区、沦陷区及“孤岛”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