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 述
内容提要
新启蒙文学中的戏剧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下列四个作品板块:第一个板块出现于“**”结束之后,其创作沿用传统的现实主义范式,内容则主要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歌颂,对“**”及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的揭示。前者的代表作是苏叔阳的《丹心谱》、沙叶新的《陈毅市长》等;后者的代表作是金振家、王景愚的《枫叶红了的时候》、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等。其中,《陈毅市长》的散文化结构,明显地受到老舍《茶馆》的影响,《假如我是真的》则因为对现实的干预视角,在其时引发了一场尖锐的文艺论争。第二个板块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继承并发扬老舍“京味儿”的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品有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以及其后出现的以李杰《田野又是青纱帐》为代表的东北作家创作的极具东北地域风情的话剧。第三个板块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探索剧”作品。能够体现这一时期话剧水准的作品还有融现实主义思想、精神内涵与新颖的探索剧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的刘锦云的《狗儿爷涅槃》、杨健等人的《桑树坪纪事》。20世纪80年代后期,话剧创作处于低谷状态,“小剧场”运动体现了新的探索努力。
新启蒙文学中的戏曲创作,最值得关注的是与探索话剧同时出现的魏明伦创作的荒诞川剧《潘金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电子计算机、各种电子媒体的进入,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如果说“新时期戏剧十年”中我们的戏剧家们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大都是不自觉的、有些盲目的、表层的,因而是主体的某种迷失。那么,改革开放促进的这种变化却是自觉的、清醒的、有选择的和走向深层的变化。比较80年代单纯的探索戏剧而言,90年代的戏剧则呈现了多元化的面貌。戏剧家们在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东西方戏剧的艺术表现语汇,创作或排演了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较之“新时期戏剧十年”有相对提高。涌现了很多具有个性的戏剧家和各具特色的戏剧作品。如《北京大爷》《古玩》等主流戏剧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等带有先锋色彩的实验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