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物质因素
中国古代文明的萌生与发展建立在祖国先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在物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创造了丰富多姿的远古和古代文代,中国的古代文明便由此而产生。了解和认识古代先民的生产劳动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至关重要。这里拟选取最具特色也最为重要的一些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农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远古先民主要靠狩猎和采集维持低下的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农业开始出现,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新石器时代的南方和北方的农业生产就已经显露出地域差别。北方地区以粟的种植为主,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中一些瓮、罐和室内的小窖都发现有粟的堆积遗存,多者一处可达数斗。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墓地的多数墓葬都随葬着装满粟的陶瓮,少者一个,多者达4个。南方地区的稻作农业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著名的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的堆积,最厚处可达1米,充分表现了当时稻作农业的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大量骨耜,应当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在北方用于收割粟的带齿石镰是很实用的农具。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在新石器时代也开始进行。当时北方地区以养猪、犬、鸡为主,南方则多养猪、犬、水牛。捕鱼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补充。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认为当时上至夏王,下到普通民众,都以耒臿为生产工具。《尚书·盘庚》篇有如下的记载,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惰农自安,不昏劳作,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写出当时民众农作的情况。甲骨卜辞里面,有不少关于“众”、“众人”进行各种农作的记载。西周时期,在井田制度下,民众集体耕作,所以《诗经》上有“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和“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说法。当时民众的农具仍以石制、木制为主,但也出现了数量很少的青铜农具。《诗经·良耜》篇说“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明当时的青铜农具还是比较锋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