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The Idea of History, pp.2528.
[142] 克罗齐也谈到了古希腊罗马人的“反历史的哲学”,不过他是以他们的未能接触到精神概念的“自然主义”来作解释的。History :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pp.191192.《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151页。
[143] 孔颖达:《周易正义》,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144] (清)李光地等奉清圣祖(康熙)之命编撰:《周易折中》,见台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8册,第381页。
[145] 克罗齐说已见前引。
[146] 见施丁:《说“通”》,《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2期。
[147] 参考\[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第39、42、74页。这个词,汉文或译“后思”(第39页),或译“反复思索”(第42页),或者就译为“反思”(第74页)。
[148] \[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第78—79页、第80—84页。
[149] 刘宝楠:《论语正义》,见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
[150] 此处解释从朱熹《论语集注》卷1《为政》,《四书章句集注》,第59—60页。刘宝楠引陈澧《东塾类稿》,以为“十世可知”、“百世可知”是指不论多久,后代仍可知三代之礼。可备一说。见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第1册。
[151] 焦循:《孟子正义》,《诸子集成》本。
[152] 同上书。
[153] 同上书。
[154] 王先谦:《荀子集解》,见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第2册。
[155] 同上书。
[156] 同上书。
[157] 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本。
[158] 同上书。
[159] 同上书。
[160] 同上书。
[161] 焦循:《孟子正义》,《诸子集成》本。
[162] 同上书。
[163] 同上书。
[164] 王先谦:《荀子集解》,见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第2册,第205页、第207—208页、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