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其中要把德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做好学校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在此大环境下,我的老同学李百珍教授的《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一书的畅销,被评为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进而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作为推荐教材(见教高司〔1999〕47号文件),以至再版就不是偶然的了。
李百珍教授几乎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事业的发展同步而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开始在高校校园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试着为学生作心理咨询,积累了一些经验。90年代初,随着临床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化,她有幸受聘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以心理学者的身份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这在我国并不多见。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占临床70%~80%的青少年。在临床实践中,她深感从事临床心理学不仅需要有一颗慈善之心、高尚的品格、丰富的阅历,还需要具备广博的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能。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她不断地学习,扩展、充实、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艰苦地实践着当代东西方多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积累了约二三千人次的临床经验。她边做临床,边科研,边给研究生、本专科生以及心理咨询师培训讲课,并长期紧密联系地做着这三方面的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融合具有东方哲学思想的顺应自然理念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为一体、辅以家庭支持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广大的来访者及其家长中有较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