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第八节 经前期紧张症

字体:16+-

经前期紧张症(premenstrual syndrome),又称经前期综合征,是指生育年龄的健康妇女于月经前1~2周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情绪及躯体症状群。本病是成年女性的常见心身疾患。国内统计女性罹发率为50%左右,但病情严重或持久者少见。鉴于发生后心理行为的剧烈变化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可因易怒、抑郁、强迫性行为而导致家庭悲剧甚至构成犯罪暴行等不良后果,本病已为社会心理学家和临床所瞩目;因20~30岁年龄的女性患病率最高,也应引起青年工作者的重视。

一、致病原因

首先,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激素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减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垂体促卵泡生长素(FSH)分泌过多,致经前雌激素增高,使水盐代谢和糖代谢紊乱,引发一系列心身症状。某些药物,如前列腺素、泌乳素、醛固酮不当使用,也可致类似表现。

其次,少年儿童时期的不幸遭遇,家庭不睦、学习成绩提高困难、恋爱受挫等经历而产生的长期不良情绪体验及经前期出现负性或激惹心境的生活事件,导致焦虑、悲伤,并刺激雌性激素的异常分泌可致发病。

再次,我国传统习俗对女性的歧视、封建礼教人为夸大经血的“肮脏”“污秽”,造成了妇女对月经的偏见和惶恐。在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下,性教育保守、落后,尤其缺乏对处于性成熟期的少年的性教育,使其缺乏对性生理变化的认识,对月经**产生恐惧、羞涩的心理,常难以向成人启齿请教。对社会中有关月经的偏见缺乏分辨力,加之耳闻目睹他人行经时的痛苦或麻烦,从而产生心理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偏执型人格,如行为固执、情绪不稳、冲动暴躁、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不接受劝告、富于挑战和攻击行为等,是经前期紧张症患者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