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字体:16+-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要求,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国内学校教育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③班主任工作;④开展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⑤重视家庭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等。

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教育部2012年《修订纲要》”)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要求:“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作为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素质——心理素质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于各学科的协调配合和全面渗透。因此除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更重要的在于所有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教材本身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