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第五节 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字体:16+-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年)(试行)》,1998年12月]现代的教育观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关键。所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也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进。那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应该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念呢?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几个现代教育观念。

一、现代健康和现代卫生的观念

传统的健康观念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一个人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就可以称得上健康了。激烈变动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比以往都高的要求。许多人由于思想准备不足,社会承受能力差,社会心理问题层出不尽。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变动必然对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社会现实。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理卫生观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的。所以校长应该树立现代健康和卫生观。

在第一章已经阐述过,现代健康观认为必须身体、心理均健康,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如何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方法,讲究心理卫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盛行。它谴责精神分析心理学只集中注意人性中疾病或残废的一面,把人看做生理力量和童年冲突的受害者,对人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又谴责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看做外部刺激的消极反应者,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观点不仅是学术观点,它们在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比如,有的教师认为“龙生龙,凤生凤”,个别学生的缺点“从小就是这样,改不了了”;或者不从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出发,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