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云南段不同民族的《赶马调》在音乐本体方面,实则具有统一性特征,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音乐模式,可归结为两个元素:一,本民族曲调;二,茶马古道的歌词。这种模式呈现出来的《赶马调》既具有不同民族、地域的个性特征,又具备了马帮音乐文化的共性代表。
概括来看,汉族马帮的《赶马调》数量最多,曲调分布于不同地域;藏族《赶马调》是以藏族山歌为主,深刻地反映了藏族人豪爽、洒脱、义气的性格;白族《赶马调》受汉族影响较重,无论是在曲调,还是在唱词方面,都与汉族《赶马调》较为接近;纳西族马帮《赶马调》呈现出以本民族曲调为基础,兼容汉族、藏族曲调的风格。因此,笔者将选点地区《赶马调》的音乐特征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赶马调》是马帮音乐中数量最多的曲调。民间歌曲无疑是传统音乐中数量最为丰富、多产的音乐种类。无论是哪个民族,民间曲调总是渗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最直接、最快捷反映生活、心态的表达方式。由于历史、民俗、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几千年来的传承与积淀,在茶马古道这样一个特殊语境中,孕育出数量众多的《赶马调》。
第二,《赶马调》是茶马古道上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马帮音乐。只要提及茶马古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茶、马;只要提及马帮音乐,赶马人首先哼唱的就是《赶马调》。它的代表性特点,除了曲调、名称、内容都与茶马直接相关外,还在于其固定的语境。《赶马调》的使用场合一般只在茶马古道语境中,而其他马帮音乐,如德钦弦子、奔子栏锅庄舞、彝族三弦等,它们并不专属于马帮音乐,只是因为赶马人的演奏与参与,才逐渐被融入茶马古道上。
第三,《赶马调》虽然数量众多,但从音乐形态上却形成了统一性特征。汉族马帮中的《大赶马》《小赶马》,是汉族民歌山歌与小调的结合,歌词大多直言不讳地反映出茶马古道的内容;藏族马帮的赶马山歌、情卦,曲调的高亢、唱词的委婉都是较为突出的特点,虽无明确的称谓,但除了兼具汉族《赶马调》之功能外,更加强烈、清晰地反映出藏族马帮的人生观、宗教观等精神世界的内容。一个曲调自由奔放,一个短小精悍;一个内容随意逗乐,一个内涵丰富,两者同时出现在茶马古道语境中,相得益彰地反映出藏族马帮的内心世界;而纳西族马帮的《赶马调》音乐形态上与本民族的“古凄”类山歌极为接近,演唱技法上也较为突出喉颤音的使用,成为赶马路上独特的演唱方法。这些音乐形态在纵向上都与本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在横向上,也由于同处于茶马古道的共同语境中,表现出相互连带的关联、影响。它们虽然只是反映赶马人心情的曲调,但却体现出不同民族赶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宗教信仰等一系列观念问题,以及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留在每个人身上的时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