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

一、彝族三弦《赶马调》

字体:16+-

独奏乐器总是受到马帮的青睐。一来独奏乐器,特别是体型较小的乐器,方便携带,实用性强。二来可以随心所欲地单独演奏,即使在周围人烟稀少,鸦雀无声的语境中,马帮在与马匹独处的时候,都可以信手拈来。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弦乐是最常使用的独奏器乐。

图4-7 三弦 摄影:张璐

三弦是云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都会使用的器乐,也素来被美誉为“会说话的乐器”。它轻轻拨奏的声响,犹如与人交流对话一般,娓娓道来。但各个民族,甚至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域所使用的三弦也不尽相同。

这首三弦曲是居住于云南省南部地区红河州彝族李文玉所奏,李文玉演奏技术高超,是当地有名的三弦手,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样一首曲调出现在茶马古道上,虽是玩乐弹之,但也体现出茶马古道上彝族马帮自娱自乐的良好心态。

谱例4-12:

演奏:李文玉

采录时间:2011年12月

采录地点: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

采录记谱:张璐

三弦演奏完后,老人用彝语吆喝一声,大意为:“哦,我在弹琴,玩忘记了,马都跑掉不见了。”

曲调为含有fa、si音的七声音阶,羽调式。全曲以跳进为主,多出现五度、七度大跳,曲风轻快自如,老人演奏起来得心应手,随意的跳动与颤音如鱼得水。节奏型以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平稳进行为主,偶尔出现的附点节奏型、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增加了三弦演奏的顿挫感。据老人所说,这是一首从父辈那里学来的三弦曲,只知名为《赶马调》,即因为在赶马途中弹奏而得名。这样的三弦曲调较为简单、随意,但无论是它活泼、轻快的演奏风格,还是曲罢后的自我解嘲,都生动再现了赶马路上彝族人们玩耍、自娱自乐的良好心态,这样的心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