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664万人。与此同时,由于持续多年的大学“扩招”,1999—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倍,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3.1倍,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 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
但是,在教育规模急剧扩充的同时,社会对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质疑却日益激烈,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第一,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却日趋严重。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课题组的研究,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阶层子女更多集中在普通院校和大专院校,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比1998年低3个百分点左右,北京师范大学则下降了8个百分点;且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地选择了热门专业和艺术类专业(杨东平,2006)。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1年涵盖31个省市区约10 000名在校大学生的一项大型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然没有更详细的阶层划分,但随着学历提高,农村学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低阶层子女继续深造的机会逐步减少。而在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日益普遍,私立学校、贵族学校的大量兴起也同样显示出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的日益严重。
第二,教育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个体的教育成本负担却日益沉重。
虽然近年来国家财政拨款总额呈上升趋势,但其在大学收入中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根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1998—2003年间全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中,国家拨款份额从1998年的57%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50%,社会捐赠等收入基本没有变化,个体承担的学费收入则从1998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26%。学费收入的上涨势必带来个体负担的加重,有统计表明,因为近几年高校学费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学生及其家庭负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从人均GNP的1.65%上升至51.87%,一些地方性大学甚至达到71.8%,普通百姓对学费已经不堪重负(陈茜,2006)。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强了问题的严重性,据统计,城镇家庭对高等教育的负担能力为27 100元,而农村家庭仅有5 200元,付费能力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在贫富阶层间配置的严重不均衡(查显友、丁守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