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文献中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状况的判断,大都是基于基尼系数的估算和比较[4],而很少有基于洛伦兹曲线的比较。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结合1988—1999年洛伦兹曲线的变动趋势,利用第二部分中的理论,分析一下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
1.1988—1999年的洛伦兹曲线
要想准确地画出洛伦兹曲线,必须要有各个收入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比重。但是这些数据在中国很难直接找到,因为国家统计局在统计居民收入时,是按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开统计的,因此要想画出全国居民的洛伦兹曲线,首先就要将两组数据统一起来。陈宗胜(200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按照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将全国居民进行了统一排序。根据陈宗胜(2002)的数据可以画出各个年度的洛伦兹曲线。
2.1988—1999年洛伦兹曲线的变动趋势
在考察洛伦兹曲线变动趋势之前,先来看一下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是否可以很好的解释1988—1999年间的收入不平等变化,如果比较存在模糊性,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洛伦兹曲线的变动。
图2 1988—199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
陈宗胜(2002)根据全国排序的收入比重和人口比重,采用分层加权的方法估算了基尼系数,具体的变动趋势见图2。这12年基尼系数的变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1994年以前基尼系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990年稍有波动;另一段是1994年以后基尼系数略有回落,趋于平稳。通过基尼系数的分析,可以对12年的基本趋势有一个了解,但是对其中一些年份的比较存在模糊性,比如说,1993年、1997年和1998年的基尼系数都近似在0.402左右,它们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很难通过基尼系数反映出来。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比较这12年间的洛伦兹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