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字体:16+-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1988—1999年12年间,洛伦兹曲线相交的情况比较多,说明这段时期各个收入组收入结构的变化比较频繁,收入结构的不同是决定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忽略。因此,仅仅使用基尼系数指标,只能大概判断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对于各个年度之间的不平等比较,结果是模糊的,必须借助洛伦兹曲线,利用更多的收入结构信息进行比较。

第二,基尼系数在比较收入不平等程度时会出现模糊性,完全依靠这一个指标进行分析,可能会带来错误的判断。考虑我国20世纪90年代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次全会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法拉开差距”,这就带来了人们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从基尼系数上看,1993年首次突破了0.4,1994年达到最大值0.43561,而随后基尼系数有所回落,1997年和1998年回到0.4026。如果仅仅从基尼系数这一项指标分析,我国在1993年就已经达到了世界银行所公布的收入差距过大的标准,而1994年进一步扩大,可是到了1997年和1998年不平等程度得到了改善,似乎回到了1993年的水平。其实,通过第三部分基于洛伦兹曲线的分析,就知道这种完全根据基尼系数的判断,忽略了收入结构的信息。1997年的基尼系数虽然回落到1993年的水平,但收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低收入组的收入比重在减少,其他收入组的收入比重也发生了变化,在ADI情况下,不平等程度要高于1993年。所以说,我国在1997年和1998年的基尼系数虽然回落到1993年的水平,但不平等程度却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