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六、加强舆论引导

字体:16+-

在过去,我们是比较少谈论舆论措施的,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实现”。正面的报道大家很少关注,但是负面的报道却往往能快速传播。

当然,网络上出现这样的讨论是正常的,值得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一些不实的报道,一般还伴随着一些过激言论。类似的舆论,是需要我们在不干涉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加强引导的。以收入差距过大的舆论为例,针对过大的收入差距,社会中的普通大众和一些网民经常进行讨论,其中不乏一些过激的言语。他们往往把收入差距过大的诱因,全部归结为腐败、权钱交易、行政垄断、机会不均等这些社会问题,很少冷静分析自身能力的差异。一旦自身收入低了,就充满情绪,怨声载道,仇视富人,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危害社会。对这些情绪化的低收入者及社会中存在的过激言论,政府应加强引导。首先,政府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收入差距的成因。政府一方面要正视存在的社会问题,承认腐败等不平等收入分配现象确实产生了收入差距,不能完全否定大众的声音;另一方面要逐步引导人们意识到这些社会问题不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唯一原因。让人们明白即使没有腐败,没有各种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也会存在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态,适当的收入差距可促进社会的效率,因此要承认差距,不能消灭差距。同时,让人们看到自身能力的差异是引起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引导人们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缩小收入差距。其次,政府应适当疏导人们的情绪,不能挑动人们的不满心理。对社会中存在的不满情绪,政府不能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应加以区分,适当引导。社会中对收入差距过大不满的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绝对有意见,他们往往受到严重不平等的对待,态度坚决,在网上或现实中的言论比较过激;另一种是相对有意见,他们往往是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心而参加讨论,并不是完全否定,基本可适应收入分配的现状。对绝对有意见的人,政府要加强疏导,缓解他们的情绪,避免产生过激行为;对相对有意见的人,政府既不能有意无意挑动他们的不满心理,又不能使他们被一些过激言论影响,变成绝对有意见的人。政府还应该同时加强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