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15分,我们乘车直奔此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点,这便是坐落在罗托鲁瓦市中心不远的奥希内穆图毛利文化村,这个村是整个新西兰毛利文化的中心。
毛利人也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和远在夏威夷的原住民竟然同宗,想到他们在上千年前,就划着独木舟漂洋跨海几千海里来到陌生的新西兰,开辟生存发展的疆土,我们心中顿生敬意。
导游在带领我们前往毛利人文化村的路上,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毛利人问候语,“您好”是“喀哦如娃”!大家异口同声跟着学。导游还介绍了毛利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遇——“鼻吻”。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毛利人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在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原住民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
1642年12月,第一个欧洲人塔斯曼到达新西兰海岸,和一个毛利人部落在南岛发生战斗,离去时,这个地区大部分未经勘查。1769~1770年,库克船长环绕南北两个主要岛屿航行,写出了有关毛利人情况和新西兰适合开拓为殖民地的报告。其后,猎捕鲸鱼、海豹的人和其他寻求暴利的欧洲人,在这里最先受到毛利人的欢迎。随着滑膛枪、疾病、西方农业文明和传教士的传入,毛利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到了18世纪30年代末,新西兰与欧洲建立了联系,因而许多欧洲移民来到这里。
毛利人开始了与欧洲人的交易,交换枪支弹药及衣物等。白人也开始来向毛利人买地,砍伐开垦。1840年,200个毛利领袖同英国政府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从这时候就合法地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