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胎儿脱离母体,剪断脐带,胎儿成为出生的婴儿,婴儿的身体成为完全独立的存在。这个时候的身体只是身体,并没有跟心理上的感觉建立起联结,从而形成非常原初、非常重要的“存在感”。只有通过与别人的接触,才能感觉到“存在感”,也才有机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别人”,于是体会到“现实感”。是否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存在感”,意味着是否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现实感”,这将影响人的一生。
精神病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及临床经验发现,婴儿时期很少被拥抱、被爱抚、被安慰,长大之后更易患精神分裂症。因为他们缺乏身体的存在感—心理层面的身体的存在感,继而缺乏现实感,未能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结,所以,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中,“没别人”。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面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重症精神病患者时,我们会感觉他们像“游魂”,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虽然对婴儿多拥抱、多爱抚如此重要,但是,应该有边界!
比如,6个月左右的时候,发育正常的婴儿会认生,不喜欢被陌生人抱或触摸。这是我们人类本能的界限,不要去破坏它。我们应充分尊重婴儿的心理需求—以自己的身体为界限,更清晰地成长内心的“自我”。
尤其需要父母注意的是,由于婴儿的性别不同,随着年龄的长大,抚摸的部位要逐渐有界限,增强宝宝的隐私感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抚摸者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身心健康—越是温柔、接纳、爱护,越有利于健康;越是支持性的爱抚,越有利于婴儿的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婴儿时期经常被抱、被人爱抚,长大以后触摸别人时就会感到自然、舒服。反之,长大以后无论是触摸别人,还是被别人哪怕是充满善意、爱意的拥抱或触摸,心里也会感觉不自然、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