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追求控制感,以表明自己长大了、独立了。其深层原因是心理边界(personal boundary)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任何与人有关的问题当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心理等,总有一部分是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或者说,是“在我们个人边界之内”;而问题的另一部分是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或者说,是“在我们个人边界之外”。
心理边界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什么不是。因此,要解决孩子一生将要碰到的、所有与人有关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健康、成熟、高尚的心理边界。当孩子能够拥有坚实的心理边界时,面对问题就知道自己控制能力的范围,解决问题将变得简单:对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放手,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容易将情感投注在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上,比如,社会制度、学校、老师、公司、老板、男朋友/女朋友、拥有心理边界的其他人……这些事物通过心理边界的“漏洞”进入他们体内,于是,他们感觉不爽,“你别惹我”!我们可以问问这些孩子:“你的身上有按钮吗?是别人在按动你的按钮吗?”这么做,无非是想帮助他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边界模糊,自我独立性就会变弱,积极的情绪随之减少(如同汽车漏油),既不敢说“不”(拒绝他人),也不敢听“不”(被他人拒绝)。
因而,如果孩子在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都有自己明确接受和明确拒绝的东西,就能够确立个人的独立性,更加清楚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是怎样的人都不清楚,又如何去应对问题或改变问题呢?
父母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边界出现了问题?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供参考:
当孩子遇到问题,用词模糊时,就说明问题出在心理边界上。例如,“我不清楚”;“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它”;“这事儿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