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北纬38°19′~39°08′,东经105°40′~105°58′,南北绵延250km,宽约30km,海拔1600~3000m,最高峰敖包疙瘩3556.1m,属阴山山脉。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南起中卫,北至磴口,是北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我国东南季风区与内陆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宁夏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分界,总面积约1855km2,占宁夏总面积的3.6%。贺兰山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为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
一、地质地貌
(一)地质
贺兰山为地垒式山地,东西麓均有巨大的山前隐伏断裂。其地质基础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复式或单式褶皱、压性断裂构成的经向构造体系,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等构成山字形的脊部,构造形迹是一系列背向斜的断层。受新华夏系干扰,表面较破碎。
贺兰山是一座形成较晚却有悠久地质历史的山体。地层除青白口系、志留系、泥盆系外,其余发育比较齐全。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中新元古界的片麻岩、变质碎屑岩和石英岩主要出露在贺兰山北段和中段的南部,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广。上古生界则以石炭系与二叠系同等发育为特点,以页岩、砂岩等为主,且含有煤层,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在北部,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紫红色砂岩、砾岩、页岩为主,是构成贺兰山中段北部山体的主要地层之一,后者以各种灰色页岩、砂岩为主,并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