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地理

第三节 宁夏生态移民开发模式

字体:16+-

生态移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口迁移活动,其次是一种经济活动,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贫困,涉及自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由于移民的推力、拉力条件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移民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的生态移民存在不同的开发模式。宁夏生态移民开发模式具有以下分类特征。

一、按移民的安置形式分类

按移民的安置形式,生态移民可分为三种模式,即县内生态移民、县外集中连片生态移民和县外插花生态移民。

(一)县内生态移民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宁南山区有条件的县组织群众就地兴修水利工程,开发灌溉地或旱耕地改水浇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乡际移民,或旱改水后就地重新规划建设新社区,如固海扬黄新灌区,有同心县的河西、河东,海原县的兴隆、高崖、李旺,固原县的七营以及盐池县的西滩和惠安堡等乡级移民区。这种生态迁移距离短,迁出、迁入两地隶属同一县级政府,由本县统筹安排,便于组织管理。迁入区与迁出区文化、心理背景相似,便于移民心理调适、融入新社区。此外,这种移民投资少、发展快,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年迁移,当年平地种植,当年就有收获,两三年内即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二)县外集中连片生态移民模式

该模式是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或扬黄灌区划出大片荒地,由南部山区组织贫困户,用以工代赈办法进行开发性建设,搬迁安置贫困农民的一种移民形式,是宁夏生态移民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迁出区与迁入区距离较远,一般为250~500km。迁出县按原来的乡村名称在迁入地建设同样名称的新社区,由迁出县、乡、村分级管理。这种形式移民虽经数百千米迁出,但由于集中安置,进入新社区的人大多相互熟识,保持着原有的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易为移民所接受,特别是有利于安置宗教观念较强、且有自己独特生活习惯的回族移民。但这种移民搬迁费用较高,且在灌区内未经开垦的大片荒漠上兴建新家园,社区内各种基础建设和生活服务设施投资较高。川区相对发达的经济、文化大环境和交通、信息的便利条件以及城市辐射效应的优势,赋予县际移民更多的开发机遇,发展潜力大。截至2002年底,宁夏12处县外移民安置区共开发耕地2.12×104hm2,搬迁安置群众13.6×1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