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美经典电影读解

一、历史描述:欧美历史传记影片创作进程概论

字体:16+-

1.早期历史传记片:电影发明—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初,当世界电影刚刚进入初创阶段时,意大利就花费重金,拍摄了一些场面极其浩大的历史巨片,如《你往何处去》(1912)、《卡比利亚》(Cabiria,1913)、《迷失在黑暗中》(1914)等。其中,《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历史故事,剧本由著名诗人邓南遮起草,片长四个小时,搭建了庞大的外景,采用人工照明和移动摄影,使用交替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结构情节,电影史学家萨杜尔评价其“在电影史上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2]。可以说,这批早期的意大利历史片对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的创作和后续的好莱坞历史巨片的拍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格里菲斯于1914年拍摄的《贝斯利亚女王》(Judith of Bethulia)是电影史上的最早的历史传记片之一。其后,他又创作出史诗大片《党同伐异》,为历史传记片的开拓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党同伐异》(Intolerance,1916)是格里菲斯最具艺术野心的复合式史诗影片,他通过影片的四个部分——“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和“母与法”,来表现社会纷争、党同伐异是人类一切悲剧的根源。“母与法”表现了1912年美国工厂大罢工被镇压的情景,并穿插表现了一位青年工人受审以及他在被判处绞刑时幸免于难的情节。“基督的受难”用一连串简短而又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耶稣基督与法利赛人的冲突以及因犹大出卖而被钉上十字架的悲剧故事。“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表现1572年布朗·埃丝和未婚夫及双亲等胡格诺派教徒到巴黎圣巴戴莱姆教堂做弥撒时,在天主教派的查理八世和女摄政王梅第西斯策划的大屠杀中遇害的故事。“巴比伦的陷落”表现的是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太阳教的主祭司贝尔与游吟诗人雷泼索德勾结,密谋设宴杀害宽厚的伯尔沙撒亲王。就在亲王举行盛大宴会之时,波斯王居鲁士大帝攻占了巴比伦。在影片中,格里菲斯创造性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四个故事交替出现。影片叙事从一个世纪跳到另一个世纪,从一个事件跨越到另一个事件,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了逐渐强烈的紧迫感,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惊人的视觉效果。这部影片中,一个摇着摇篮的母亲的隐喻画面反复出现,借此起到连贯影片主题的作用,象征在不同的时代,人性中的永恒的命运主题——党同伐异。党同伐异驱使善良而有同情心的人们把城市变成了暴力的场所,驱使妇女卖**,逼迫母子分离,并且几乎驱使一个无辜的人走上了绞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