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美经典电影读解

一、历史描述:欧美后现代风格影片创作进程概论

字体:16+-

1.后现代风格电影的发轫期:20世纪60年代

就像“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一直难以确定一样,后现代风格电影其实也是一个涵盖丰富、类型交叉的现象,并非可以被清晰地界定。宽泛地说,首先是在欧美出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景观,进而影响到了艺术的立意与表达,出现了各种体现后现代特质的艺术创作。也就是说,在一种日益显现的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体现后现代叙事风格的电影应运而生。这时期代表性影片有:《筋疲力尽》(à bout de souffle,1960)、《周末》(Weekend,1968)、《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1967)、《真理报》(Pravda,1969)等。

若要在世界电影史中寻觅后现代电影发轫的踪迹,那么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将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毫无疑问是一个标志性人物。戈达尔是电影艺术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关键性艺术家,他的电影融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元素。1960年的处女作长片《筋疲力尽》(à bout de souffle)受存在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主体上是一部经典的现代主义电影,但后现代的风格元素已经在其中显现。影片的男主人公米歇尔我行我素,热衷于过冒险生活,随心所欲地偷车打劫,随心所欲地枪杀警察,随心所欲地与女人厮混。这部影片中有个镜头,表现米歇尔在街头的电影海报栏上看到了他所崇拜的好莱坞影星亨弗莱·鲍嘉,他满怀敬意地行注目礼。这也是戈达尔在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特别是黑帮犯罪影片致敬。法国新浪潮的年轻导演们深受美国经典类型片的影响,往往在故事架构中留有一个犯罪片的线索或者类似的影子,按照戈达尔的话说,尽管他未必真的需要讲一个故事,但影片需要一个故事框架,支撑起叙事。不过,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改写了美国类型片,将存在主义的主题赋予片中人物,一些拼贴、跳接的手法已经接近后现代主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