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七编 认识学派

字体:16+-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与心理学其他领域及其他相近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格的认知学派(Cognitive Theories)就是因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的。

认知心理学派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发生了一次革命——认知革命。这次认知革命是在西方工业技术革命背景下发生的,工业技术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电脑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变革。人类的认知就如同信息处理器一样,一部分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各种认知现象,认知心理学也在这场认知革命中活跃起来。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以往人格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形成巨大的反差,人格的认知学派更强调人的内部认知心理过程。当一些心理学家用早期理论去理解和解释人格现象时,深感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他们也开始思考用其他的理论建构来解释早期理论忽略和无法解释的现象,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一些人格心理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看到认知不仅会影响到潜意识行为,更会影响人类的各种学习,而人们看问题的态度与看世界的信念对人格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心理学家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寻找人格研究的新方向。

本篇所要介绍的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个人建构理论、认知信息处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

虽然人格的认知模型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后开始流行,但却不是全新的理论取向。比如,勒温(Kurt Lewin,1938)的“场论”提到了人们在自己的认知生活空间(life space)中组织种种生活元素方式的差异性。而凯利在1955年出版了《个人建构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之后,凯利的理论便逐渐成为现在人格认知研究者的重要概念来源(Jankowicz,1987;Landfield,1984)。凯利理论被认为是人格认知理论的代表,是基于探究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意义而言的,该理论阐明了个体如何觉知信息,如何解释或转变这些信息,与现存的经验建立联系,并将这些解释转变为行为。依据凯利的理论,人们通过基于早先经验所形成的若干建构(constructs)去认识和了解各种事物,并对其进行预测。有趣的是,凯利并不认为自己是认知心理学家。他说“对于早年将个人建构理论标识为人格理论,我一直深感困惑。因此,多年前我曾经打算写书,说明我对认知理论一点兴趣也没有”。尽管如此,凯利的理论仍是现今认知人格理论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