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五节 理论评价

字体:16+-

一、理论贡献

艾里克森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拓宽了精神分析理论的范围,首先他摈除了弗洛伊德的社会是挫折冲突之源的说法,强调人格发展中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将精神分析和社会学结合了起来;其次他强调健康和适应性的自我机制,使精神分析不再局限于临床个案的研究,而是拓展到了正常个体的研究;再次他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一些评论家将自我心理学看作是精神分析理论自创立以来最为重要的新的发展方向。从此以后,人们眼中的精神分析成为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理论,而不再是僵化的教条。

艾里克森对历史人物的心理研究和人类学研究都颇具特色。“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常用语汇,同时也引发了对于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问题的诸多思考和研究。除此之外,艾里克森还是第一个对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分析师,他对于社会偏见的强烈反对态度,也使他成为最早的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人之一。

艾里克森不仅在他的人格理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文字,以及对人类精神的深切关怀,都为他赢得了无限赞誉和尊敬。

二、理论缺陷

在某些理论批评家看来,艾里克森在理论立场上调和矛盾的态度无疑削弱了其自我心理学的影响力。一方面他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积极乐观的自我理论;另一方面他又坚称自己绝对效忠于经典精神分析阵营,不肯放弃备受争议的力比多理论,致使他的学说体系显得不够严密。虽然他不曾因为观点的分歧而像霍妮、弗洛姆、沙利文一样脱离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但二者之间的鸿沟还是真实存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