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六章 对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总体评价

字体:16+-

第一节 理论特色

新精神分析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有许多持不同观点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在理论的侧重点和具体的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经典精神分析重视先天自我的作用,而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价值。他们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和它的动机及目的,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理智指导下的系统和人格中最富于独立性的部分。例如,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艾里克森在承认他的自我心理学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学说的“磐石”之上时,就公开宣称他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就是重视自我。

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经典精神分析坚持本能论和泛性论,这是其反社会因素的生物学化倾向的集中表现。而新精神分析的先驱阿德勒就已明确肯定“社会生活逻辑”决定着人的心理的发展,并主张应从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人类行为动机的根源。以“基本焦虑说”为代表的霍妮等认为,“恋母仇父”的现象不是幼儿的性欲所致,而是父亲教管不严,母亲宽慈溺爱的结果。以“人际关系说”为标志的沙利文认为,人格并非单项图式的构成物,而是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完形或模式。

三、强调自尊心的培养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经典精神分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潜意识里装满了不可告人的罪恶性欲,坚持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注定要成为自己性欲和本能的牺牲品,这是人生悲剧的根源。但是,新精神分析则不同,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有弹性,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冲突和挫折,不断地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沙利文明确主张,应当把病人当成人,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解除焦虑,指出前景,培养他们对未来具有正确的看法。弗洛姆也指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具有弹性的,恶的轨迹来源于社会。真正的问题不是先天的破坏性,而是在于对社会的改造,使社会能够更适合于正常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