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四编 行为主义学派

字体:16+-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是行为主义者共同的信念,因此行为主义又被称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关注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持行为主义观点的人格心理学家较多,各派的主张也不尽一致。他们不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行为学习理论,而且为人格和行为的训练、矫正、治疗等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独特新颖的研究思路。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巨人,多拉德和米勒也是行为主义可圈可点的人物。下面首先阐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稍后详细探讨各派的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一)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

行为主义的产生顺应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的社会,工业生产逐渐进入自动化阶段。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城市化运动开始。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一方面,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只有学会新的生活方式和掌握新的生活技能,才能适应社会,为此国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训练。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社会生产在工业技术和机械方面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效率点,如果要再增加产量,就必须更透彻地了解工人。心理学家要帮助和鼓励企业解决这些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只着眼于人的内部世界,而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有助于控制人的行为。因此,当时不少心理学家开始从强调分析内部心理意识转向人的行为活动研究。

(二)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