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梦里也知身是客

真正的获救者

字体:16+-

那一年,我刚来到北京,被感冒和伤风折磨得死气沉沉,坐在办公室里像个机械人,有一天下午,静说:我们出去走走,我带了相机。梧桐叶子像蝴蝶一样纷纷落着,林荫路上一片静穆。她说:“这是法国梧桐,叶片比中国梧桐要小得多。”我们进了一个高档小区,里面非常安静,靠近边缘的地方有几条长椅,还有一个木架,架子上搭满长藤,几朵不知名字的花伸出来。她让我站在绿藤下面给我拍照,还要我假模假样地拿着一本书。后来我给她拍,她坐在长椅上,静静的侧影忽然让我想到人淡如菊这个词。相比之下,我真是太激烈了,那本浅绿色封面的书在她手中才是相得益彰。同样是看菲茨杰拉德,我看到的是不纯粹的自欺欺人的讽刺,她看到的是爱情逝去的忧伤。

忧伤一再淡化,便成了唯美的记忆。记得她写过一篇很短的日志:她一个人回家,走到家门口突然收到了他的短信,“你想我结婚吗?”被她看成了“你想和我结婚吗?”手里拿着门卡,却怎么也插不进去了……

她的心一时乱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静已经结了婚,一个正直体贴的丈夫,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接儿子放学,煮煮饭,然后就是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写作。她仿佛躺在时光中,安静得像光年。我有时候怀疑,阅读和写作是不是她的另一种回忆方式。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每一段回忆都是美好的,记忆也是一种拥有。我不理解,因为我确定,他们任一个人想到我的时候,像看到伤疤,一定要绕行的。我又偏激又刻薄又残忍又恶毒。原来他们那美好的记忆是存在的,因为还有静这样的人。

她说:她在文字里找共鸣、默契,和似曾相识,她写字是为了找一个出口。苏童说:“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有写作的习惯,它会让你比别人多出一种生活。你在忙碌地应付工作、房租这种问题之外,你会有一个内心生活;而很多过于忙碌而没有这种写作习惯的人,他往往很难去那么直接地建立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