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重要的社交能力,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的社交魅力的核心能力。当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便从他的行为中判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急切地做出选择。我们只能遗憾地说,这样的人只能看到现象,却无法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
在我们魅力课题的研究中,曾经向参与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参与者听。在转述的过程中,有些人便不可避免地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于人物的性格和道德的主观判断(例如“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家伙”),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例如“因为他想竞选州议员,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测试研究中,我们也调查了参与者与他的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情况。最后我们发现,那些越倾向于做出性格道德判断的人,社交能力就越差。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是倾向于做出内心剖析的人,社交能力也就越强。
内心剖析表现出来的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而道德判断则往往基于一些表面的行为和现象。主动地对他人做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的行为,对一个人社交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尝试去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才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利。
为什么会这样?这关系到人们对于性格和道德的看法。
前者认为,人的性格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性格都会固定不变。他们说:“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中,好人会好一辈子,坏人永远都是坏人,而且世界上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非黑即白的思维主宰了他们的大脑。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在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来推断对方具备哪一种性格。一旦形成了看法,他们就会固定下来,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这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被动,因为他们很容易产生极端的观点,对人的判断犯下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