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手高招

高招三: 人脉就是最好的投资——胡雪岩

字体:16+-

所谓资源,就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谁来用、怎么用、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想明白这三问,你就读懂了胡雪岩。

胡雪岩在晚清商界是一个传奇。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自12岁时父亲病故,就不得不想办法谋生。他的人生之路,是从做小伙计,也就是从最底层开始的。他最初在杭州的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干活,后来到了杭州的信和钱庄,工作内容是打扫卫生和倒夜壶,也就是杂役。他虽然干的是杂役,但是为人十分乖巧,很会来事,尤其是能看懂老板的眼色。所以三年之后,他成了钱庄的业务伙计,这就好比银行保洁转成了银行柜员。

胡雪岩的发迹,始于阜康钱庄。那一年他19岁,在钱庄当学徒。钱庄的老板姓于,没有儿子,便将胡雪岩视作亲儿子,临死前把钱庄的经营权交给了胡雪岩。那时的胡雪岩虽然年轻,但是在钱庄的历练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花花轿儿人抬人,生活在社会上,要靠人们彼此帮助和支持。

人要懂得彼此成全,也就是建立自己的人脉网,有了这张网,才能赚大钱。这时候,一个名叫王有龄的读书人出现在胡雪岩的视野里。胡雪岩和他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发现他对衙门里的运作十分熟悉。原来王有龄的父亲王燮担任过知县,曾将儿子带进衙门为自己办文案。王有龄办文案的能力很强,但是考试却不得要领,以致考了好几回,连个举人都没有捞着。无奈之下,家里就给他捐了官。所谓捐官,就是花钱买官。当时,清王朝的财政十分困难,为了增加收入,捐官之风盛行。不过,捐官多是候补,要有了补缺机会才能实授。不然,只有其名,而无其实,就领不到一分钱的俸禄。王有龄既然捐了官,那么缺的就是一个机会。胡雪岩从商人的角度考虑:生意不会自己找上门,补缺也是一样。他将500两银子交给王有龄,让他去打点,王有龄的机会就这样来了,不久就补了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