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二节 大理财家

字体:16+-

我们说过,乾隆晚年面临的两个矛盾之一,就是不断泛滥的物欲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乾隆皇帝晚年越来越感觉钱不够花。因为越到晚年,乾隆就越沉醉于奢侈的生活,可是内务府能提供的钱很有限,所以越到晚年,乾隆越感觉手头紧,钱不够花,需要一个理财专家。因为他既要享受生活,又不想破坏既定的财政制度,给老百姓留下什么话柄。

而和珅恰恰就是一个理财的天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理财家。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往往拙于理财,甚至耻于谈钱,但和珅却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

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人们有了钱,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入土为安”。而和珅却不这样,他知道要让现金流动起来,现金流动起来能产生巨大的威力,因此在不动产与现金面前,他对现金更感兴趣。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托和珅帮忙打官司,并答应“事后或送地六十顷,或银一万两”,和珅听后明确表示“不要地亩要银一万两”[1]。他的贪污受贿所得,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更多的部分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他在当时的北京城内拥有当铺12座,其中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典当业巨头;他还经营印铺、账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家还专门置办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当然都远远高于地租。可以说在当时,只要是赚钱效益高的行业,就有和珅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采矿业由于风险巨大,管理复杂,投资多,见效慢,一般人不敢经营,和珅却敢于尝试。他看中了煤矿业是朝阳产业,曾投巨资在北京的门头沟和香山两地开了煤矿。和珅巨大家业的积累,贪腐所得当然是大头,但是他自己的投资收益也并非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