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清的极品人、极品事

究竟是谁在记录历史

字体:16+-

1911年10月13日,伦敦的一份电报文稿报道了中国的武昌首义。据《纽约时报》记者了解,清朝的叛乱并非偶然降临,过去三四年中,在孙(中山)博士领导下,一批最精明的清朝进步人士组成革命团体,并最终发动了这场革命。在他们的精心策划和秘密组织下,才取得今天的结果。文章充满中国通的满足感,说这项证据具有权威性,并且非常肯定。

在武昌首义后的第三天,作为世界中心的英美媒体就作出了这个判断,并且公之于众,客观上有利于奠定孙中山在历史上的地位。此时,不管是《纽约时报》还是《泰晤士报》,对黎元洪、刘公一无所知。

几乎在首义爆发的同时,芝加哥同盟会秘书德斯奥(Desio)称,孙中山本人还在大清朝国内活动。实际上,孙中山此时身在美国。革命爆发后,德斯奥终于承认他提供的消息有误。他暗示说,孙博士此时不在圣路易斯就在堪萨斯城,散发有关武装起义推翻满清的消息,并积极筹措革命资金。之所以努力隐瞒这位东方伟人在美国的情况,是为了转移清政府对其行踪的注意力。

一个多月后,集传教士、旅行家和记者于一身的英国人丁格尔(Edwin J.Dingle)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昌,采访新任总督黎元洪。作为第一个和新政权领导人接触的外国人,他注意到了对方犀利的眼神和宽大的下巴。黎元洪稍胖的身姿使其军人神采稍有减损,“如果不了解他的军队背景,很容易误认为他是一个富裕的商人”。

显然,黎元洪意识到了对外部世界介绍自己事业的必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努力用英语和丁格尔谈话。这位中国将军词不达意,说话磕磕巴巴,但他仍然很努力。

丁格尔的这篇报道很快发表在《大陆报》上,这份报纸致力于向外国人宣传中国社会改革。而他们面对的这一年,改良社会终于演变成为武装革命。采访结束后,黎元洪送别丁格尔。在门口,他停下来,把左手放在丁格尔的肩膀上,说:“请不要忘记说,这次革命发生完全是因为满人对汉人太不公平,没有其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