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森,在中国上岸
1743年,“百夫长”号接近广州。当时,安森手下的船员三分之二因败血症死亡,船队残破不堪。他要求进入广州进行修理和补给,但遭到了地方官员的拒绝。这时,安森决定“揭穿地方官员的虚张声势”,他重申了自己的要求,并威胁要击毁驻扎在该港的中国舰队。
故事要从1743年的一次中英交涉开始。这次事件足以让西方世界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一直把中国人视为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种。这,直接导致了清末的外交弱势和战争危局。
1736年,大清帝国已从雍正手中传至乾隆。在此后的几年内,依然以中华帝国身份睥睨整个世界的大清朝,实际上苦心经营的不过是“china”印象而已。谈到被外人冠名为国名的瓷器,明、清官窑瓷在康乾时期(1662—1796)进入最为鼎盛的时代。清代御窑规模较明代更大,档案明确记载有官员参与督窑。特别是督窑官唐英,以“陶人”自勉,从雍正六年起参与烧制官瓷,乾隆二十一年去世时,已是最高一级的督窑官。这位“陶人”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这一时期的窑瓷无论大件小器皆制作精湛,颜色釉瓷匀净怡人,不愧为盛世之作。此后中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这一时期的烧瓷水平为之奠定了基础。
1743年,当乔治·安森驾驶他的“百夫长”号首次出现并驶入广州虎门附近的海域时,他的船员疲惫不堪,船队几近不堪一击。
1740年,他主张进行英国舰队的第二次环球航行。行前,英皇乔治二世明确指示,如果有机会,可以取道中国归来,为开拓东方市场作好准备。那时候,航海堪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活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用测量地球经度的仪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著名的“经度之战”在科学界展开。不过,安森的船队在当时还无福消受任何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