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究竟与许绍棣有没有过关系?她为什么不愿与丈夫郁达夫同房?先看《毁家诗纪》的第四首:
寒风阵阵雨潇潇,千里行人去路遥。
不是有家归未得,鸣鸠已占凤凰巢。
这一首说得十分明白了,一个人冒着风雨远离家乡,为什么要离家?是因为没有家吗?他原来是有家的,只是这个家已经鸠占鹊巢。
这首诗写得如大白话,但却不是郁达夫本人写的,理由来自诗的自注,我还是按照白话文的意思大概翻译下:这是我在福州天王殿里求得的一张签诗。我们到庙里上香拜佛求签,求签往往是一首诗,我也去过庙里,但是我没有求过签,也不上香,也不跪拜,我更多是欣赏里面的建筑,去看看那些佛像,感受一下伽蓝的味道。但曾经有人为我也去求过签,当然这种小儿女的心态,我也能够理解。
按照常理,去庙里求签的人,都是心里有事,纠结的郁达夫概不能外,没想到求到的是一首鸠占鹊巢的签,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因为那时候他刚好接到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邀请,准备前往武汉担任外宣处处长,他必须得先从福州返回浙江,再接上家人前往武汉。也就是在福州动身的前夜,他在天王殿里求得了这张签。诗句奇怪,难以理解,但是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郁达夫来不及多想,就动身了,时间是1938年1月。连日大雨,好容易辗转到了丽水,准备接家人一起走,不料晚间王映霞竟拒绝与郁达夫同房。郁达夫想了半天才明白,这是因为许绍棣这几天没有去临时省政府办公,仍然在丽水的省政府宿舍留宿的缘故,因为如前文所说,他们两家当时是楼上楼下。当然,这只是郁达夫单方面的猜测。
次日,许绍棣去金华开会,郁达夫也去了方岩,会见了许多友人,入晚回来,王映霞仍拒绝与之同宿,说是例假来了,“分宿为佳”,郁达夫没办法,只好耐着性子等。第三天,许绍棣从金华回来了,王映霞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搭车前往迎接,许绍棣又要从丽水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公干,王映霞二话没说就跟走了,当晚在碧湖过了一夜。次日午后,二人同返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