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可能存在的鬼魂当中,父母的鬼魂其实是最重要的。因此,普遍存在于文化较高度发展的地区的祖先崇拜——起初是为了安抚祖先“阴魂不散的亡魂”——基本上已成为一种道德和教育的机制(例如中国)。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亲近也最有影响力的亲人,但在孩子成年后,父母的影响力便已裂解。由于孩子无意识里的父母影像会继续作用,甚至产生压制性,故而受到意识更强烈的持续性排挤,所以很容易变成负面的征兆。无意识里的父母影像在这种情况下,始终令人感到陌生,因而停留在心理的“外部”。男性在成年后,妻子便成为身边最能影响自己的人,从而取代父母原本扮演的角色。只要妻子和丈夫一起生活,而且彼此年龄相近,妻子就是丈夫的陪伴者和附属物。妻子不会因为年龄、权威或体力,而凌驾于丈夫之上,不过她们本身对丈夫来说,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妻子就跟父母一样,会产生自主性较强的无意识影像,而非产生可被裂解的无意识影像——即无意识中可被裂解的父母影像——换句话说,就是产生和意识维持链接关系的无意识影像。女性拥有和男性截然不同的心理,因此,她们就是(而且向来都是)男性所无法察知的事物的信息来源。在男性眼里,女性代表灵感,而且她们本身那种往往比男性更优越的预感力(Ahnungsvermögen)会对男性提出谆谆告诫。此外,她们那种以个人为依归的情感,会为男性指引途径,而这些途径或许是男性那种缺乏个人关联性的情感所无法发现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56—120)在这方面对日耳曼妇女的描述,绝对正确无误![51]
女人为心灵(Seele)的女性质素提供了主要来源,但似乎不是唯一的来源。因为,任何男人不会只具备男性质素,而毫无女性质素。更确切地说,实际的情况往往是非常阳刚的男人(当然在周全的保护和隐藏下)恰恰拥有非常温柔的(经常被误称为“女性的”)内心活动(Gemütsleben)。男人会把尽量压抑本身的女性特质当作自己的优点,这就好比女人——至少截至目前为止——会认为言行举止像男人并不得体一样。男人对本身女性特质及倾向的潜抑,当然会使他们的女性需求蓄积在无意识里,而他们无意识里的女性影像(即心灵)也就自然而然地承载本身的女性需求。因此,男人在选择对象时,往往钟爱最能符合本身无意识里的女性特质的女人,也就是可以尽量果决地接受他们的心灵投射的女人。虽然人们经常觉得,而且认为,男人以这种方式择偶是很理想的情况,不过,男人无意识里的女性特质其实正是本身最衰萎的弱点,而到头来,男人显然是在跟自己最大的缺陷结婚。(这一点或许可以解释某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