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项,闵西人氏,大章二十年探花出身。
那一年殿试的题目是先帝亲自出的,是一道时政题,边疆的军制问题。其他的几位士子答卷比较温和,独他,犀利激进,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慷慨激昂。
据说,答卷不够写,他起身问先帝:“可写于桌上否?”先帝笑答:“诺。”后,收卷之时,先帝竟站在桌边读得入了迷。读罢,跟身旁的内侍说道:“此人有大才,但锐不可当,不为大忠,便为大奸。”
王项提出的大将“守边而不据边”的观点,解决了当时先帝为之头痛的武将居功自傲的问题。很多守边的武将,为了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讨要粮饷、财物,与外寇勾结,装模作样地一次次来攻,再一次次镇压,拥寇自重。王政建议,在边疆设三个部门,使他们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权力分散。守边三年,必须回京述职。再由朝廷另行派遣大将前去。
在上京中设立武堂,为朝廷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为边疆输送优秀的将领。这一举措若得施行,将会削弱世袭武将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本来,先帝有意钦点王项为状元,但恐其锋芒太露,招致祸患。且若大大抬举王项,会使一些开国肱股老臣寒心,于是,只给了个探花。
本来,殿试上中榜的士子为“天子门生”,仕途理应一片坦**。可众武将齐齐上奏,弹劾王项。重压之下,先帝便让王项去翰林院做了个小编修。
编修每日里负责修补前朝文献,整理本朝的起居录等。做那些事对于王项来说,是大材小用。所以,在先帝一朝,他的仕途很是不如意。
成筠河从前偶然去翰林院找书,结识了比他年长几岁的王项,被他的才识所折服,深深惊叹,结为好友。
成筠河爱丹青,王项擅画。我后来才知,成筠河的画技很大一部分是王项教的。成筠河曾给我画过木芙蓉,着色清淡,把三变之花,画得凛然冷艳。这其实是王项的绘画风格。下笔有傲骨,自成一派。